文章作者: 萌萌哒的小玉玉
文章链接:
https://cutecuteyu.github.io/2024/09/22/%E7%A2%8E%E7%A2%8E%E5%BF%B5-2024%E5%B9%B49%E6%9C%8822%E6%97%A5/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自 小玉玉的博客!
现在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与各种细分层面下的社会现象都在表明一个问题,就是社会资源与社会劳动力的不断饱和下如何实现在未饱和下的增长。
从人类思考角度上总会有一个惯性,就是以前对自己好的发展方向的人们就会更愿意相信以后也是会朝这个方向发展的,并且认为这种情况是可以持续的,但是从事物客观角度上看是不现实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直朝着某个方向一直走的,一定会有转向的部分,人的努力也好,政府的努力也好,只能够维持某个方向的时间稍微长一点而已。
同样的,经济状况也不是一直能保持增长,外部的各种因素固然可以使用人的主观能动性解决,但是经济发展作为事物发展的一种肯定也是会有方向变化的,现在网络上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人对于自身或者区域发展或者国家发展的不满也是因为他们愿意相信自己的工资增长、区域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健康这种情况是可以持续的,但是事实并没有完全符合他们的预期,于是网络上便可以看到各种发泄情绪的、分析问题的、沾点口水的(在本就不好的经济情况下蹭点流量搞点钱)
在这种情况下我写出这篇文章只是简单表达我脑子里想到的东西,并不能够产生任何的影响,也不需要发泄什么情绪,毕竟我也不买房。但是作为一个思考的过程我希望写出来一点我个人的理解。
首先就是人口问题,很简单,人多或者说人口的持续增长就是一定好的吗?我们先从人的诞生意义上说起,人出生之前就是在社会上没有存在意义的东西,也就是在还是一个精子的时候,对于这个社会不会存在任何的影响,那么人出生之后呢?出生之后就会产生消耗社会资源来产生社会资源这样一个循环,这个循环有可能最终的结果是产生的社会资源是大于社会资源的,这对于我们整体社会就是有益的,但是我们自己想一想,在我们身边周围人中,有哪些优秀的人类能做到这一点的,将自己平时吃的饭,用的公共设施,消耗的各种能量比如电力资源等等作为成本,减去自己认为对于这个社会产生的资源价值,如果是负数,那么才是对社会是有利的。
我个人是觉得大部分人都是正数,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自然就是人多或者人口的持续增长它不一定就是好事。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自然希望自己的员工多一点,自己的家人多一点,但是对于社会来说人只是产生社会资源的条件,最终评判的价值是社会资源而不是人的个数。
刚才提到了人的存量,接下来再提社会资源的存量,这个问题的最直观的表达自然是房子、教育、医疗三个东西,大家应该发现这三样在相对的区域下其实是逐渐开始饱和的,比如一个大一点的社区里面,医院的数量已经基本足够满足病人的需求,学校的数量也基本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任何逻辑上的必要性去新建什么东西的,就好比房地产也是。但是问题就来了,为什么网络上老是有人提到房子卖不出去但是自己也买不起呢?首先,社会资源的饱和不代表社会资源的获取价值的下降,社会资源除了根据供需关系调整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社会结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我在某个区域,在这个区域中我已经能满足我的住房需求,但是由于社会结构的因素比如结婚了需要单独买个房子这类的社会文化因素也好,还是说维护基本家庭结构这个层面理解也好,我需要买这个房子,对于社会来说它是看不到你的这个需求原因的,它只能看到你要买这个房子,我这个房子好像能卖出去,最终卖不卖得出去是结果,由开发商也就是决定卖的人承担,社会它也是看不到的,但是社会能决定的就是只要还有人想买,那我就能维持这个商品的价值,就和奢侈品一样,最终成交的数量非常少,但是由于品牌或者文化因素这种非经济社会结构因素的影响,只要你是想买的,那不管你买不买得起,也不管我最终卖不卖得出去,我的价格都能维持一个高价。
最后再提一个生产力的存量,在现在和AI紧密结合的时代,人类当前大部分的工作都可以被替代,在很久以前有一些媒体还在评测哪一类的工作不容易被取代,现在大家都发现了,不管是需要与人交流的,体力活的,还是需要思考的,创新的,都是可以被替代的,我相信以后的人类只会有一种工作:“工作需求的发现者”,今后人们只需要观察或者思考哪些地方还需要工作的就行,其他的包括指挥、技术、交流、服务、动手都可以交给AI,这就会造成大量没有这个“工作需求的发现者”标签的人成为社会上的闲杂人等,这就是生产力的存量,也就是我们要思考:“当我们没有了工作的时候,我们还能做什么能维持我们的生存?我们还能做什么使我们有意义?”
就写这么多吧,每天思考一点点。
评论区